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17年第五期(5月31日)第四版

时间:2017-06-08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报    编辑:翟畅   点击:
新闻摘要:新的世界需要新的史学 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感 □ 基础医学院 房煜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因为其所独具的文化百科式的记述风格,几十年来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读者,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所谓历史,大概只有在中学里的历史课,而学过中学历史课的人,大抵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中学的历史被赋予了浓厚的思想正统性和民族优先性。这并不意外,因为我们首...

 

 

 

 

 

 

新的世界需要新的史学  
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感

 

□  基础医学院 房煜

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因为其所独具的文化百科式的记述风格,几十年来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读者,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所谓历史,大概只有在中学里的历史课,而学过中学历史课的人,大抵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中学的历史被赋予了浓厚的思想正统性和民族优先性。这并不意外,因为我们首先应该是中国的人,其次才应该外延,去关注别国的历史,借鉴吸收,形成历史经验。但是全球通史却有一个相反的思维。我们首先是这个互相联动的地球的一分子,然后才是处于这个蔚蓝星球某个国度上的人。
    在21世纪的新版本中,作者首先给予了人们一个理由,“新的世界需要新的史学”,这是因为人类的未来不是地狱也不是乌托邦,20世纪末期的技术革命为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于是,这部伟大的作品,便定在了一个通过研究过去种种的规律,来为人类的未来指明道路的基调上。
    与几乎所有的史学相似,这部史书没有采用花里胡哨的写作手法,而是基于对数据、事件的精准把握写成的。不过,这部历史书,并没有站在西方的角度,论述西方的某种先进的文明是如何带领全世界走向现代的。相反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写作历史时,首先是以欧亚大陆上的其它势力为中心的——伊斯兰帝国,中国,蒙古帝国等等,这些国家占据了大半个全球文明史。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正是因为西方太弱了,古典文明最容易受到彻底的毁灭,才使得所谓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得以扎根。而这一切,也终于使得一直处于包夹和难以自保状态的西方文明得以迅速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肯定了中国在中古时代的突出贡献,认为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甚至认为它超过了十八和十九世纪的那些发明。不过,斯塔夫里阿诺斯也同样指出了中国为何难以像西方那样完成最初的扩张——明朝的闭关政策,商人缺乏地位,郑和下西洋后返回留下了巨大的势力真空,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的海洋扩张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
    历史很少夹杂个人情感,但又必须具有情感,斯塔夫里阿诺斯并不以保持民族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物,他首先表达的是对于一个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的期许,他对那些南征北战的英雄、传播教义的佛陀和穆罕默德,都采取了客观公正的描述,甚至做到了敬佩。毕竟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伟人总存在着偏狭的局限性,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设身处地,赞扬了处于这些时代中的伟人,同时总结了他们得以取得人民拥护的原因。
    既然是通史,这部书必然要超出普通的历史著作,就以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来看。尽管有包括二十四史在内的许多史学著作,但是这些著作大多数是为了帝王服务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前世兴衰,由何考之?因此`,史学的目的,是让君王学会如何弄权,民心只是一种利用的工具,而通史所处的时代是现代,这就注定了,我们从中必然要看到社会和人民的自主性。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是史学助力的成果,也推动了史学研究。
    这部史书出版多部新版,书中阐明道理在许多国家的现代政治运动和社会生活中被反复利用,引起轩然大波。这绝非偶然,因为这部史书并不站在政治势力之上,而是处于政治势力之间,利用者的目的自然各有不同,从中可以看到,一部出色的史学是活跃的,有生命力的。
    虽然全球化带来了碰撞的全球观点,但是人们最愿意信任与采用的仍然是最先占据话语权的。通史之通,并非通达天下,这样一本书本身不也是如此吗——它是伟大的著作,在国内外读书网站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但它给了你批评反对它的权利,正如历史供别人借鉴一样。真正的通,就是一种了然,我们带着这样的态度去读这本史书的时候,也会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良苦用心所感染,从而明白读这本史书的真正意义——看清这个繁杂的时代,归结一切本质,收容一切意义。不就够了吗?

 

 

 

又忆红楼梦
——致林黛玉和贾宝玉

 

□  第二临床医学院 周瑶瑶

相见
烟雨如眸眸含烟
还魂幽草谁怜
一生心事挂心间
只为一人来缱绻
相识
吟诗作赋星月聊
莫辜负青春年少
烛光渐摇
情丝结成相思草
相知
相逢执手看西厢
葬花词曲皆断肠
七月半晚风凉
斜阳渐矮云影长
相离
落花人独立
月落子规啼
寂寞百载谁曾知
几成追忆几成痴
到头来 不过是
顾盼流连
一别永年

 

 

 

梦萦经典

 

□  护理学院 吴泽敏

何为经典?从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到诗词格律,琴棋书画再到昆曲、京剧。这无数经典,成就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
    谈《论语》,我们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谈《史记》,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成长画卷,感受到了司马迁身残志坚终成巨著的顽强与不屈。
    谈《窦娥冤》,我们了解到封建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受作者关汉卿揭露黑暗的勇敢与犀利……
    在经典一说中,我欣赏最多的莫过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还记得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沧海万顷唯系一江潮”吗?抑或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短短几句诗词。纵然儿女情长,都道是金玉良姻,却只念木石前盟。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又何以人生再少!这绵绵之情,怎不让人潸然泪下?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犹如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曹雪芹的《红楼梦》,便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他那行云流水般的诗词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作品中的大量诗词曲赋,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读解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
    忆往昔,黛玉因头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正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哩。而又恰逢饯花之期,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她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以落花为喻,委婉含蓄描述其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葬花吟》便是林黛玉感叹自身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众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优秀人物。走进经典之中,我们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时间的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闪光的金子,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经典作品就是我们的根和灵魂,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让阅读经典成为我们的读书习惯。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认为,“潜心古典学问是成为有教养的学人的唯一途径。”经典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经典确立的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告诉我们生活的基本意义和人生应积极追求的价值。
    倡导经典训练并非是回到旧式的教育禁锢中去,而是要我们不要因实用和功利的现实需要而放弃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精髓。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用作家巴金的话说,就是用我们丰富的文化宝库,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提升人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便是文学经典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传统。
    经典不是远离我们的历史教条,倡导经典教育更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经典使人深邃而卓越,它们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命脉,是点燃人类高贵精神的火种。
    经典是活的,经典的价值在于可以无限地产生新的价值,不断为今人的困境提供启示,为我们确立生活的楷模和意义。
    我们都在寻找,寻找生命中的光辉,不如随着梦,回绕于经典之中。或许,某一刻,蓦然回首,那心中的梦便在灯火阑珊处。

 

 

 

《旅行的艺术》赏析

 

□  基础医学院 房煜

漂泊的旅人是相当落寞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羁旅思乡从来都是旅人写就的永恒主题。但是旅行同时又是避开循规蹈矩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从人的角度写旅行,又从旅行中看到了人。他的这本《旅行的艺术》不是导游图鉴,而是基于旅行之上的哲学思考。所以较之于其它的旅行类书籍,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而并非景物本身。
    旅行的真正目的往往只是为了实现对某一种景观的实际体验。旅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更能刺激人感官的生活,但是却易被浓缩,只保留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就像文学作品只是语言的一部分,却承载了更多井然有序的艺术性。但旅行同时又不同于文学——旅行中的所有内容,都有可以玩味的地方,而不必费心思浓缩到极点。堵车、下雨等等,这些看上去很糟的事情,我们与其感到不快,还不如看开一点。旅行既然是生活,又何必永远追求完美呢?
    在导游的吆喝和持续的赶路中,旅游称不上真正的旅行。在阿兰·德波顿看来,旅行必须是哲理和文化层面上旅者的心灵和旅行地之间的共通和默契。在商业性很强的旅游中,美的享受是夹杂在拥挤和匆忙的赶路间。所以,如果要有真正的旅行,就要有真正的旅行态度。比如在阿兰的眼中,尽管飞机餐并不好吃,但是比之于在家中常规的用餐,却更具有飘在云端的畅快感觉,感受着飞机冲破云层,神奇地降落在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也足以引起欢愉。
    在旅行中思索也是阿兰·德波顿的一大特色,这些思考伴随与旅行左右,是最自然的情感升华。在写乘坐火车时,阿兰写道:“在长时间的火车梦幻的最后阶段,我们会感觉自己返璞归真——亦即开始真正清楚那些对我们真正重要的情感和观念。我们并非一定在家里才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自我。”
    想要去旅行,无非是追求除了生活之外更为精彩的东西,但是旅行的意义仅在于此吗?有的人没有旅行,心却已经飘过了千里,有的人观览到万水千山,却只在瞳孔中留下模糊一片。最后,阿兰再次告诉我们“在我们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所以,发现生活中真正的美是何等的难能可贵,目的性太强的旅行往往会自寻失望。阿兰用智慧的眼睛,为我们探索了旅行的真正意义。
    拿起这本书,去寻找真正的美吧。

 

 

 

童年的那只黑猫

 

□  第二临床医学院 王洁仪

“眼睛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啊哈啊啊哈啊黑猫警长”。这要是放在十几年前,一听到这首歌,我肯定会条件反射般地放下手头的任何事情,搬着小板凳冲到电视机前。那个年代,还没有像潮水一样涌入的国内外形形色色的各类动画片,对于电视节目我们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但就是那几部屈指可数的国产动画却让我们孩提时期的精神世界无比丰富。
    《黑猫警长》最早的原创漫画是由诸志祥创作,后来又由戴铁郎导演将其制作成了一部系列动画片。那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中国动画史上最酷的警长"成了多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少年儿童的偶像,也是现在多少人美好的儿时回忆。那时中国的动画制作技术尚未成熟,资金和经验都有限,但这一批可爱的幕后制作人历经千辛万苦为当时中国的无数儿童带来了屏幕上的视觉享受和无限乐趣。那个头戴警长帽,腰系白皮带,手握正义枪,脚踏飞行器,追捕着大耳鼠,维护森林和平的黑猫,游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为当时懵懵懂懂的我树立了最初的价值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恶人就该受到惩罚,好人就要受到表扬,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大……不要小瞧了这些,这些点点感悟和启发浇灌了当时千万个儿童懵懂待发的心智,为日后要经历万千事物的我们夯实了最坚定的灵魂地基。
    那个时候,对于“正义”有了自己最初的定义,孩子之间互相询问的日后志向也大多都是警察;那个时候,城里的汽车不多,乡间大多是单车,而黑猫警长骑着的那个会飞的摩托是我们见过最酷的车;那个时候,没坐过飞机,也很少见到飞机,孩子们心中的飞机大概也就和《黑猫警长》中老鹰部队里的战斗机长着一个样……回忆儿时,黑猫警长似乎从来就不只是出现在那个又小又模糊的电视屏幕上,我们好像和他一起走过上学的那段路,一起送小一点的孩子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耍,又一起在午后捉蜻蜓。那个说话铿锵有力,永远精力无限,正直、勇敢的黑猫警长似乎就真的一直陪伴我们成长,从怕黑到一个人睡,从爱哭鬼到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从懵懂到懂事,那只黑猫似乎一直没变,而我们却翻天覆地的变了。
    说了这么多儿时的那位黑猫警长,其实我们都明白,与其说是在回味一部经典的动画片,倒不如说是在回看我们每个人伴着这部动画一起走过的童年。那段美好、天真,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想必是每个人心中尘封已久的珍宝。那些儿时一起玩耍的同伴,那些许下的天真诺言,那片永远蓝着的天空,那段日子,那些人也许早已远去。
    一部经典是必须要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稍有任何移位,它的意义和价值都会大不相同。同样,一部经典也要有背景,它的意义也许一部分并不在其本身,回忆经典的人大多也不单单在简单地回忆一部作品,牵扯进来的,也许是一段难忘的时光,一段留恋的情感,一段特殊的经历,我们从这些经典中看到了时间更看到自己。何时再让我们拥有那样的时光,同样的人,同样的地点,简单而满足,但我们终将回不去,这也是经典所以为经典。
    黑猫警长从未老去,我们的童年也从未远去。它们一起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时刻提醒我们曾拥有的本心。就让那部动画和我们的童年一起打包封存,当你疲惫烦恼时打开看看,曾经的你拥有怎样的快乐时光,那时的你如何简单而幸福。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教师节】郑磊: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郑磊,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作为一名高教教师,郑磊以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满腔的教育热情,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一届届医学人才,尽心尽力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方面,郑磊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诊断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近一年来,授课人数达 1961人次,总学时达774小时;临床接收规培生25人,实习生20人,进修生51人。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共培养硕士6...

【更多】

【援藏】第三附属医院程亮:践行援藏初心 扛起医者担当

图为程亮(右一)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图片由程亮提供)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累计开展约200台脊柱微创手术;累计开展3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治区首例颈椎内镜和自治区首例胸椎内镜手术;……2023年8月,带着对西藏这片高原的无限憧憬和一丝忐忑,2023年度“双百计划”援藏医疗队员、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二科副主任医师程亮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启了自己的...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