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21年第十二期(9月30日)第三版

时间:2021-09-30     编辑:林茵   点击:
新闻摘要:【援藏】黎润光:助力“两中心”建设   救治数百名创伤患者   2020年8月,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足踝外科副主任黎润光前往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援藏一年,黎润光按照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医疗队总体规划,围绕“强三甲、创一流”以及“五大中心建设”的目标,扎实开展援藏工作。他牵头组织成立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救治500余名创伤患者,受援医院成功加入“国家创伤联盟”;他带领当地医生开展“严重肢...




【援藏】

黎润光:助力“两中心”建设   救治数百名创伤患者


   2020年8月,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足踝外科副主任黎润光前往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工作。援藏一年,黎润光按照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医疗队总体规划,围绕“强三甲、创一流”以及“五大中心建设”的目标,扎实开展援藏工作。他牵头组织成立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救治500余名创伤患者,受援医院成功加入“国家创伤联盟”;他带领当地医生开展“严重肢体创伤的修复重建”业务,救治患者的同时为受援医院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显微外科团队;他推动“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建设,开设“高原骨关节疾病主动健康管理学堂”,推动当地关节疾病诊疗精准化,为患者科普“治未病”的理念,做到防治结合。

   “创伤救治中心”建设让数百名患者受益

    林芝为高原地区,由于道路交通复杂、工程施工密集等诸多原因,创伤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特殊的气候条件,伤员对创伤的应答不同于低海拔地区,耐受性相对较低;林芝地区急救转运时间长,难度大,一旦发生创伤事故,处理起来非常棘手,难以外送。因此,在当地建立“创伤救治中心”是首要任务,林芝市人民医院领导非常重视该中心的建设,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骨科专家黎润光。

   救治创伤患者,在满足技术条件的基础上,速度是关键,需要集中力量发挥各科室潜能,组织协调多学科合作,简化流程,高效运转。黎润光很快熟悉林芝市人民医院科室协作情况,借鉴派出单位(第三附属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经验,提出了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方案围绕“院前-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创伤ICU-创伤病房-创伤护理-康复”救治环节,充分发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各种资源,多学科协作,打造创伤专业化救治团队和标准化的救治流程,建立综合性创伤救治中心为目标,将创伤救治服务辐射整个林芝市以及周边地区。

   为实现目标,黎润光制定了具体推进方案,从框架建设到内涵建设,再到平台搭建,一步步推进落实,在抢救创伤患者的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流程,密切合作,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初见成效。为更好的加强创伤中心的内涵建设,黎润光组织急诊科、外一科、外二科、ICU等相关科室分别培训创伤救治技术,开展多项创伤救治的新技术新业务;推行“住院总制度”,使各科住院总成为“五大中心”的中坚力量,提高急诊会诊质量;推行创伤中心“微信功能群”,使创伤中心各相关科室成员更全面的掌握创伤患者的病情,更快更妥当的处置患者;通过创伤救治的演练,明确“病人从急诊科到手术室”的路径与责任,同时增强了创伤救治MDT团队的凝聚力;组织骨干医生赴国内成熟的、知名的创伤救治中心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想方设法解决瓶颈问题。

   一年的努力,林芝市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已加入“国家创伤联盟”,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医院共救治了500余位创伤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50多位,大大缩短了伤员从急诊科到手术室的时间,提高伤员救治率。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显微外科团队

   创伤的急诊救治只是治疗的第一步,为让伤员肢体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还需要开展“严重肢体创伤的修复重建”业务,这是黎润光援藏想完成的第二个任务,为林芝市人民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显微外科团队。

   依靠自身技术优势,进藏以来,黎润光积极开展了多项肢体修复重建相关的新技术新业务,如显微外科皮瓣手术、骨折微创手术、Ilizarov外架矫形技术、骨折翻修手术等,部分新技术为藏东南地区首次开展,这些手术的成功让患者早日摆脱痛苦回归正常生活。

   2020年10月,医院收治了一名康巴汉子,左足受汽车轮碾压,足部多发粉碎骨折脱位,全足近环形软组织缺损,骨与肌腱筋膜外露并感染坏死。黎润光应用“游离带血管蒂穿支皮瓣嵌合肌瓣移植”方法,术中于显微镜下缝合血管,为患者行创面修复重建手术。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给患者做显微皮瓣手术,各方面的手术参数要求特别高,如果出现差错,患者会面临足部截肢危险。手术顺利,经术后精心护理,皮瓣及植皮部位均全部存活,创面全部修复,严重创伤的足部得以挽救,这名康巴汉子也重拾了人生的希望。此技术与病例也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文章在国际SCI 2区著名杂志Orthopaedic Surgery上发表。

   那次手术后,黎润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显微外科技术对医院救治创伤患者的重要性,他通过理论授课与手术示范教导当地医生掌握这门技术,在他的指导下,多名医生可以独立完成显微镜下的血管、神经吻合术,从“献血”到“造血”,这些医生可为林芝地区肢体严重损伤的伤员保驾护航。

   成立“高原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  助力关节疾病诊疗精准化

   林芝地区因其特殊的高原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习惯,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比内地高很多,而且发病年轻化、重症化,影响行走,甚至引发残疾,是严重影响高原老百姓健康的突出问题。上一批的援藏专家张荣凯主任开展了大量的骨关节疾病开创性诊疗工作,为骨关节患者解决痛苦恢复行走,在林芝以及周边地区获得老百姓以及各级政府的广泛赞誉。前辈打好了基础,黎润光希望将这项工作继续下去,为进一步精准化的推动当地骨关节疾病的诊疗工作,他带领骨科团队成立了“高原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

   结合林芝地区的客观条件,黎润光带领骨科团队制定了骨关节炎的诊疗规范、髋膝关节置换的临床路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预案、术后护理与术后快速康复等重要的临床诊疗指南。骨关节疾病患者较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手术存在较高风险,黎润光牵头组建多学科MDT团队,为骨关节炎病人围手术期保驾护航。对于难度大的关节手术,通过“3D打印”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模拟技术,对患者进行精准化、个性化的手术治疗。

   为减轻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就诊负担,解决他们“因病返贫”的问题,黎润光联系相关慈善机构推进“农牧民健步行补助项目”,让他们不再因为经济问题而耽误骨关节疾病的诊治。两年时间,骨科团队共完成完成髋膝关节置换手术200多台,关节镜手术20多台,四肢骨关节矫形手术10多台,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松动等并发症,疗效均非常满意。

   在做好骨关节疾病救治的同时,为了提升本地医疗人才技术水平,让膝、髋关节置换技术本土化,张荣凯和黎润光重点培养了本地医生晋美多吉,手把手的带他完成骨关节手术,并安排他到南医三院进修学习,如今,晋美多吉医生可独立开展骨关节置换手术。

   除了本院骨科医生的培训,黎润光还邀请国内知名骨科疾病专家到林芝,通过雅江医学论坛之创伤与骨关节能力培训班,对林芝地区的医护人员进行骨关节疾病梯度治疗的规范化培训,为大家普及骨关节疾病诊疗的最新理论与技术。

   此外,黎润光创新实施“学术援藏”,打造升级版“师带徒”,针对“临床科研思路”以及“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进行培训,着力提升本地人才的自主科研创新能力。他带领本地医生,以“高原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防治”以及“肢体严重损伤的修复重建”为研究主题,申报了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的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开展了相关的科研项目,如高原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高原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研究、高原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队列研究、高原创伤患者救治的队列研究等,并指导当地医生撰写学术论文,实现科研支撑临床的持续发展。

(文/游华玲)





【立德树人好导师】

马建华:老干扶新竹   桃李满神州


   马建华,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马建华长期密切关注社会需求,聚焦临床CT辐射剂量问题,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助力我国健康战略的高质量发展。近5年发表一作/通讯期刊论文42篇,被引用3568余次,H指数31,引用人含20余位IEEE/AAPM/AIMBE Fellows。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获2021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9年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和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潜心耕耘 厚积薄发

   马建华2005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同年,进入我校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期间,马建华专注医学成像领域,潜心研究,夯实基础。2011-2012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进入美国纽约州大学石溪分校学习,开拓国际视野,期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医学成像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在医学成像领域崭露头角。

   十几春秋载,他以身作则,不分假日、无论寒暑,一直忙碌于科研实验室。马建华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强,成果多,是我校医学成像方向学术带头人。他对知识孜孜以求和对科研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平易近人 治学严谨

   马建华平易近人。学生在科研上遇到困难,他总是耐心倾听,并能迅速抓住问题所在,对学术问题往往有敏锐的洞察力。生活上对学生的照顾无微不至,尽可能满足大家的日常生活需要,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同学们科研生活的良好环境。他不仅在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上尽心尽力,而且对学生的授课也有独到方法。马建华常常以成像领域典型技术攻关事例为切入,激发同学学习热情,从专业与学科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改类课题1项,发表思政类教学论文2篇,并获评“南医优秀教师”。

   桃李争妍 不忘初心

   马建华始终坚持将科研方法和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科技前沿引领,同时,提升学生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在医学成像领域排名第一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发表长文15篇,并且,博士生何基和硕士生朱曼曼分别获2019年度和2020年度SPIE Medical Imaging国际光学顶级会议学生最佳论文奖。作为医学成像方向学术带头人,坚持以创新平台为依托,以科研课题作引领,在科研实践中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他践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科研育人理念,严管培养过程,为社会培养既掌握医学成像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多名优秀毕业生获省杰出青年人才、青年珠江学者、珠江新星。通过校-企-医交流合作,从产业与临床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研究课题,培养“实战型”高素质学生。近5年,马建华与沈阳东软医疗、深圳安科等国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联合培养硕士生6名,分别参与研制了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CT成像系统和数字乳腺层析成像系统,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培养硕士3名,开发了灌注CT成像功能分析软件,培养研究生扎实工程实践能力。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护士节】中西医结合医院周瑾:把职业当成热爱的事业干

周瑾,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以丰富的学识、精湛的技术挽救众多患者生命;她用学科前沿知识,做好全院教学培训工作;她深入防疫第一线,分批次调度5294人次。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白衣天使和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扎根临床27年,周瑾早就练成了一名业务、科研“两手硬”的“全能选手”。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她秉持“护士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

【更多】

【护士节】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杨硕:我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

2023广州庆“5·12”国际护士节暨广州百名好护士颁奖典礼近日举行。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杨硕被评为2023年“广州好护士”。重症医学科(ICU),每逢节假日就是医护最忙之时。今年“五一”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组长杨硕又是在值班中度过。他所在的ICU还是珠江ECMO救治中心,每天都要备班,24小时待命。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因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走入大众视野,被冠以“魔肺”...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