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苏轼的文艺范儿”暨“通识讲坛”第二十五期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如期开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张向荣担任主讲。讲座由通识教育部与知行书院联合主办,校党委副书记蒋鸿,知行书院执行院长刘东卫、学校通识教育部主任严金海等出席了讲座。
张向荣以图解苏轼的人生路线开场,对苏轼的“几起几落”侃侃而谈。苏轼曾写“人生有味是清欢”,以此为原点,张向荣从“美味、至味、真味”三个角度,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苏轼的经历、情感、人生观。苏轼经历崎岖、情感丰沛、人生态度卓而不群。
张向荣谈起苏轼的美食之爱。苏轼用这种爱好支撑着自己,部分消弭了所遭遇的痛苦。她为观众展示了苏轼的名诗《惠崇春江晚景》,提示大家诗中暗藏玄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河豚是苏轼的美食诱惑,而第三句的“蒌蒿”与“芦芽”,却是苏轼为河豚配好的食料,原来,古江浙一带的百姓在炖河豚时会搭配蒌蒿或芦芽。
苏轼写了很多美食文章,如《煮鱼法》《食甘》《书煮鱼羹》《食雉》《粽笋》《酒颂》《书食蜜》等。对美味的研究成了苏轼生活的一部分,既拯救了低谷中的他,也滋养出了有趣的“苏氏灵魂”。
美味之外,苏轼是一位情感丰沛的兄弟、爱人、好友。苏轼与弟弟之间的亲情千古流传,而他与第一任妻子王弗的爱情则历久弥坚。苏轼对爱情是这样,对友情亦然。在苏轼的人生哲学中,淡然,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心力,它浇灌着随时枯萎的生命。
情感之上,苏轼的人生观更为璀璨。对“真味”的艺术追求是苏轼的精神宗旨,这种精神态势贯穿于苏轼人生的各个阶段,时哀婉,时平静,但更多时候却饱含对人类的深沉之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苏轼总结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内里波澜翻滚,语气却平静如常。苏轼用才气化解了坎坷,用智慧书写了千古名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历史长河中,苏轼始终被人欣赏、爱慕。
“苏轼,被我们远远地仰望着,我们则被他的浪漫暖暖地包围着”,张向荣以这两句话作为讲座的尾语。同时,她引领大家思考:人面对逆境时“该怎么办”?这是问题,却也是答案,苏轼身先示范。
讲座中张向荣不时穿插思维启示:医学医治肉体,文学疗愈心灵,与苏轼对话,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补充了静气和力量。
最后,严金海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借苏轼谪居海南时写的《试笔自书》这篇小文,与现场学生分享了自己对苏轼的理解和感悟,希望同学们在人生低谷或陷入困境时,在主观与客观之外,多一份达观和乐观,不急于一时、一事。正如苏轼所说:“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新的道路随时可能出现。
现场学生提问踊跃,大家与张向荣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整场讲座,张向荣语言幽默、观点出新、古诗词信手拈来。讲座期间,她不时与在座学生齐声背诵、互“斗”诗词,居然“斗”出了现场演唱会的互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