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要面对的问题特征和发展方向,是我们认识并做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
准确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把握时代特点,解决时代之问,是准确把握改革开放时代性问题的根本要求。
其一,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向富裕的跨越,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新的历史地位的转变。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不走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未来更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越是环境复杂,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其二,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因此,大力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牛鼻子”,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深刻认知改革开放的体系性问题
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协调推进相关改革的正能量。
其一,充分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改革开放的主题、目标、任务、动力系统等都会发生不同于过去时代的明显变化。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勇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做好“四梁八柱”改革方案的具体谋划。要做更多长远性、战略性、前瞻性、预盼性的整体谋略,既要有经验理性的成熟,又要有实践理性的睿智,更要有价值理性的遵循,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极大地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其二,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经济全球化。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使贸易、投资、技术、人员等超越国界加速流动,各国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流等,拉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联互通的世界经济格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美国为代表的民粹主义、国家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泛起,西方世界内部的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力量围绕国家利益、全球规则的博弈加剧,发展中国家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复杂严峻。与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不同,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今年10月视察广东时,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不是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的,而是深度参与、建设经济全球化的积极贡献者。走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始终做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
科学判断改革开放的全局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回顾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得出一条弥足珍贵的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坚持党对各项改革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发展大局。
其一,改革开放是思想解放与实践变革的辩证统一。40年前,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主旨的思想大讨论,有力地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贯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存在又有极大的反作用。正是在思想大解放的讨论中,中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实现了巨大的发展。4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这既是实践动员,也是思想动员。改革开放从来不是单向度、单个领域的改革开放,而是一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人文等各方面的全局性、整体性的变革。其切入点不仅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出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以竭力破除阻碍现实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弊端,构建起新的体制机制,更需要在对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的破除中做到根本性的引领和重塑,从而更好地推动与解放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调动起全体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其二,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这一伟大转折,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结果,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项极为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才能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改革开放40年,虽然始终遭遇来自西方世界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各种杂音的干扰与歪曲,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所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自己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永远不会停步!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文章转自南方日报,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