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下,珠江水长,时光荏苒,盛事相约,在这南国花城的绚烂金秋,南方医科大学喜迎七十周年华诞!七十载艰苦卓绝、励精图治,汇聚了几代南医人的光荣与梦想!七十载虽是俯仰一息间,但对于一所砥砺求索、追求卓越的大学来说,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
1987年建系初期全系人员首张合影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发展历程及重要时间节点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于1986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系。
1986年 以原第一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徐伟民为组长的五人小组开始筹建放射工程系,招收首批本科生45名。
1987年 电子工程和放射工程教研室正式成立,从军内外选调干部教师21名。
1990年 正式更名为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工系大楼破土动工、兴建完成。
1991年庆祝建校四十周年阅兵第一名合影留念
1993年 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创办《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并公开出版发行。
1994年 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5年 承办全国第一届医学图像学术会议
1996年 研制成功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X刀系统,李树祥教授获评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7年 “培养理工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年 JX-100X刀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 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01年 《医学影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被评为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3年 陈武凡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973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立项;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参赛,获全国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
2004年 随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积极筹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004年随学校整体移交广东省全体人员合影
2005年 撤系建院,设置四系、两所、两中心;扩大招生规模,由原来的两个专业扩展为生物医学工程(影像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五个专业方向。
2006年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第五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原医学图像全军重点实验室确认为广东省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以风华正茂为主题举办学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
2006年庆祝建院(系)二十周年合影
2007年 学院整体搬迁至生命科学大楼,优质完成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任务;“基于模糊随机建模的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新技术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图像处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筹建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宜诚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2008年 学院党委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筹建广州南方医大医疗设备综合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 设立医学成像技术研究院;973项目成功滚动,陈武凡教授再度获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新增医学物理和医疗仪器检测两个专业方向。
2010年 首次承担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发展中国家医疗设备研发与维护研修班”;新增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2011年 陈武凡教授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成功开办卓越创新班。
2012年 获批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学科);顺利建成图像重点实验室Micro CT实验平台 。
2014年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5年 组建第一届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挂牌成立了数字化诊疗设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放射诊断治疗设备工程中心和广东省电子数据证据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6年 陈武凡教授课题组的“基于多约束统一迭代模型的医学成像新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挂牌成立广东省医学图像大数据深度挖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医用放射成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6年举办“春华秋实”建院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2017年 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新增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医学电子、神经生物三个学科研究方向。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学科方向引进四层次和五层次人才5名,并开始第一届研究生培养工作。
2018年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组建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冯前进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与英国邓迪大学签署国际合作办学协议。
2019年 马建华领衔的《高端宽体CT低剂量成像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及应用》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王乐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新增广东省医学成像与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平台,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审获通过。
2019年学院领导班子与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专家合影
2020年 冯前进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胡方获聘国家级青年人才。新增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专业方向。
2021年 冯前进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21年冯前进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成就
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学院招生规模趋于稳定,目前在校本专科生1000余人,在校研究生突破200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规模居本专业全国各高校前列。积极开展各项教改工作,获1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4项广东省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主编出版教材5部,发表教学论文45篇。国际合作办学取得突破,成为学校首个“2+2联合培养单位。”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与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签署了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捐赠协议,获其捐赠10套价值1350万元的肿瘤治疗计划设计教学软件、肿瘤信息管理系统及配套终端设备,用于医学物理师的联合培养。新建研究生课程22门,选送博硕士研究生近60人到8个国家进行访学交流。1人获评广东省优秀研究生。
科学研究成果喜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项,新增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5亿元。新增SCI收录论文354篇,其中1区论文40篇,影响因子为10分以上论文10篇,6篇论文为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高被引论文。新增医学成像与诊断技术广东省工程实验室、新建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校级平台。《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和2018年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信所《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本刊在30种基础医学类期刊中综合评分排名第13位,影响因子为0.562。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推进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教师分类发展等制度改革。学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由48人增加到63人,增长31%;博士生导师由9人增加到17人,增长89%。专任教师由80人增加到101人,增长26%;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由41人增加到62人,增长51%。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国际访学等支持措施,2015年至今已有17名教师获得资助公派留学,14人学成回国,其中的佼佼者已成长为各系所中心的学科带头人。
学科建设大幅跨越。在软科一流学科的评估中,位居全球150-200区间,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排名并列第十五位,位居独立医科大学第一位,有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学科增长点,大力建设生物材料和医学人工智能两个研究方向。生物材料和医学人工智能方向新增国自然项目11项,新增1区论文16篇,建设两个研究平台,新增各类科研设备近千万元。医学图像分析与成像方向为学院传统优势方向,在学科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上的16-18年发文数量居全球研究机构排名第39名,国内机构排名第四名,仅次中科院、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严格执行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实现了党支部书记会议述职全覆盖。圆满完成学院科室负责人换届和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双带头人”制度落到实处。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坚持给学生们上好“思政第一课”,坚决抵御校园宗教渗透。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杜绝“四风”问题。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累计发展党员205名。
学生工作更加完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配合学校关于书院制管理的推进实施,与基础医学院、检验技术学院共同组建了知行书院,努力形成“三全育人”的学生工作新局面。2015年至今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9项;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1项;“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总决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学生就业遍及飞利浦、GE、西门子、强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及三甲医院,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7%以上。
标志性成果
1、学科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冲补强”特色学科,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点评估,获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进步三等奖1项。
2、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组建第一届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与英国邓迪大学签订了“3+1+1”及“2+2”的合作办学协议,目前已有11名学生赴邓迪大学学习。
3、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大专项项目1项。其中,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和省重大专项项目均为我院在该类项目上的新突破。
4、引进生物材料方向9人组成的高层次研究团队,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和青年拔尖人才2人,另有4人获评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十四五”期间发展构想
生物医学工程是面向人类健康的交叉学科,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发展战略中,都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但也同样面临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对于优化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战略布局具有深远意义,对于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是当前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学院建设和发展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理工医结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奋发图强,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好生物医学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B+类学科水平。实现医学成像及分析、智能医疗、生物材料、神经信息工程等多方向协调发展,力争多个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加大与临床与产业的结合,满足我国和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
七十载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南医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育报国使命——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以更加踏实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和奋进的姿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