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见习让我感触颇深,这种震撼感是我在之前的理论学习中未曾体会到的。尽管老师已经让我们在见习前对耳鼻喉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尽的预习,但当真正站在内镜检查的设备前,目睹患者的耳朵、鼻腔、咽喉的实时影像时,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理论和实际果然是两码事,教科书上的图像虽然精确,却无法还原临床上那种错综复杂的结构。
在内镜下,耳鼻喉细微又复杂的结构和我之前脑海中构想的完全不同。内镜下的解剖构造变得立体且多层次,加上病理的影响,每一个患者的情况又略有不同。带教老师根据实时的影像为我们指点每一个解剖结构,从鼻窦、鼻甲、鼻道一直到声带、梨状隐窝,每一处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原本在书本中显得有些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瞬间在我眼前鲜活了起来,我开始真正理解了各个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阿叔的咽喉部。他的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形态突出,且分布均匀。相比于一般的慢性咽炎患者,他的淋巴滤泡显得更加肥大,甚至有些部分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这种表现让我在见习中感到震惊,因为理论学习中提到的淋巴滤泡增生并未让我充分理解其实际形态,而这次亲眼看到,视觉冲击力极强。通过这次见习,看到老师在面对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患者病情时能游刃有余地操作和判断,我更深刻意识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绝不仅仅是背诵书本知识,临床中的每个患者都有独特的情况,细节上差异极大。只有真正面对实际病例,才能真正理解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敏锐地观察这些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诊治。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新的思考: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善于在临床中寻找对应,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仅凭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中的积累尤为重要。
接着,我们来到了听力检测中心。这里充满了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听力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从声波的传导到神经的感应,从纯音听力检测到言语识别测试,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科学知识。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一下纯音听力检测,第一次体验到了“绝对安静”这种感觉。当坐在纯音听力检测的密闭小房间内时,周围的安静是如此深沉,仿佛世界一下子变得空灵。体验完纯音听力检测后,我深刻体会到医学检测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在诊断中至关重要。然而,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像听力检测这种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依赖于仪器,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判断。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医生,不仅仅要依赖先进的设备,更要善于与患者沟通,确保他们理解并配合检测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准确、可靠的结果。
最后,我们来到了住院部,学习耳鼻喉专科病历的书写。这种书写看似简单,实则对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个症状、每一个体征都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主诉,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这让我明白,作为医生,不仅仅要会看病、会操作,还要善于总结和记录,书写病历是一门艺术,它体现了医生对病情的全面思考和理解。
通过今天的见习,我真正感受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融合,才能真正掌握这门学问。虽然见习的时间不长,但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医生这份职业的神圣与责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未来的道路无疑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但每一次见习、每一次接触临床,都是我成长的重要一步。医学需要我们怀揣敬畏和责任,持续学习与探索,才能为患者带来真正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