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16年第十期(7月15日)第四版

时间:2016-07-15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报    点击:
新闻摘要:6月的毕业季里 带走了一幕又一幕的定格瞬间 7月的日子里 迎接着一场又一场的紧凑考试 这一刻的你我 回头看看,挥手告别   告 别 【毕业季】 爱要有你才完美 □  宣传部  王宇涵   &nbsp...

4.jpg

 

 

 


6月的毕业季里
带走了一幕又一幕的定格瞬间
7月的日子里
迎接着一场又一场的紧凑考试
这一刻的你我
回头看看,挥手告别

 

告 别


【毕业季】


爱要有你才完美

□  宣传部  王宇涵

4-毕业-我们1.jpg

    青春是一场泅渡。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的是事物的运动与不可逆。在青春的泅渡里,大学无疑是最惊险刺激的一段。它可以静谧安详,但平静的表面潜伏着难以揣测的湍急水流;它也可以炽热而浓烈,像夏天的风,混杂着各种味道,汗水、梦想、拼搏是它的底色。
  六月,毕业。泪水与离别,又夹杂着一种甜蜜的温柔。啤酒、鲜花、西瓜、烧烤是这个季节永恒的元素。朋友说,你看他们个个都穿着正装拿着鲜花,到处拍照,不嫌热?我笑了笑,这是一种情怀,一种青春的仪式,或许以后都不再拥有。《东邪西毒》里有句经典台词: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所以,我们怀念与珍惜的,不仅仅是一幕幕定格的画面,还有那些青春走过的痕迹,或浅或深,但无一例外,在某年某月某个时刻,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曾经最道是寻常的一切,终将成为最美的画面。

我们

4-毕业-我们2.jpg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不论性别、民族、肤色,各种自由体平等地生活在一起的大世界,那对于拥有着令学子骄傲的男女混住传统的母校,更算得上是这种大世界的升级版,毕竟医科院校情谊甚至不论生死。对“霸气女王”秦琳娜来说,四年时光匆匆,从走入校门时的青涩懵懂,到即将离开校门时的自信成熟,大学过程中的成长少不了好朋友的相伴。同样的人同样的动作,变了的是岁月的痕迹,不变的是真挚的友谊。
  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在干净整洁的廊道中,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们就是这样凑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倾诉着失去和收获。无忧无虑地笑着闹着,似乎因为彼此的相伴,所有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分别在即,希望有幸被同一个珍贵场景定格下的你我,以后也能珍视彼此,共同进步。
  总是到了要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有太多事没做,太多话没说。在来不及说再见的毕业季,回头想想,那些一起胡闹,一起高歌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了彼此,回忆似乎都没有了存在的价值。究竟要怎么定义大学兄弟情的珍贵和深刻,大概就是:或许我们曾经因为冲动打过架,或许我们曾经错过了彼此太多,但即将分别的时刻来临,依旧可以彼此肆无忌惮地“冒犯着”,请把你最后被“欺负”的机会留给我,何尝不是爱。

自白

4-毕业-自白.jpg

  人管学院毕业生邓彬,大学四年都自嘲“单身狗”。大大咧咧的外表下,掩藏着更多内心的思考。
    “我这个人其实挺感性的,但越是长大就越懂得了隐藏;又或许是自己真的正在变成一个社会人,不关乎自己就会不痛不痒,不理不睬。毕业早成了离别的代名词,以为早就做好了准备,但真的要拍毕业照了、摆谢师宴了、整行李了,倏然间就不知所措,我又变回了那个胡思乱想、多愁善感的人。顺德毕业照时扔出的学士帽、纵情的欢笑声,在归程的巴士上忽然就沉默了;谢师宴那碗浓酒里哭诉的最真挚情分,酒醒后就再没人公然提起;整行李那天的拖沓与磨蹭,也终是有些无形的东西落下了。
  这趟开了四年的列车,这相处了四年的一车厢的人,这催促着下车的鸣笛声,响得心痛,响得不舍,响得无奈……四年,足以刻骨铭心了,谁知道再见又是哪个季节?五年后、十年后,时间久得、生活累得足以摧毁好多东西,但那些记忆,只愿某个契机能再想起来时,会笑。真的,感谢你们凑成了我青春里的最炫彩的片段。那制作精美的毕业册,再相见,望还是你们的音容笑靥。”

TA 说

4-毕业-她说1.jpg

  她说:“遇到他竟花光我所有的运气。”
  他说:“她就是我的运气。”
  男生叫吴直兴,是南方医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女生叫熊小梅,他们之间的距离是520公里。
  2008年,他们相遇相识,一起约定,大学来到同一个城市,甚至是同一所学校。老天爷给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下子把距离无限拉大,一个在南国都市广州,一个在中部城市赣州。
  相恋8年,无法触摸的电磁波,将两颗年轻的心连在一起。她在电话那头,他能听到她的声音;她在电脑那头,他能看到她的容颜;她那么近,又那么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泡馆,一个人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她所在的城市下雨了,可他却不敢问有没有带伞,因为他怕她回答没带,而他却无能为力。
  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全世界好像都是你;你在我身边的时候,你就是我的全世界。虽然远在千里,但是他知道,他们的心,从未远离。
  大学4年里,只要一有假期,他们就会去到对方的城市。厚厚一沓几十张车票,记录了他们行进的16000多公里。
  他开玩笑,8年抗战都胜利了,我们也不远了吧。直到有一天——“你出来,我到了!”2015年,她来到了他所在的城市。4年的时光,他们将所有的思念化作了彼此的激励。正如他对她所言:两个人在一起,就应该让彼此都变得更加优秀。
  她说:我继续学业。他说:我要去工作。时光在继续,而爱情的故事,也在继续。不同的是,距离近了,人长大了。
  

 

【回忆顺德】


要向前走,总是得先告别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周如宁

 2016年7月15日,来到顺德校区第674天。考完了三联考的最后一门课,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只觉得鸡蛋花格外的香,天格外的蓝,凌云塔和虹桥的倒影格外温柔。宿舍的楼道里都是大家进进出出、搬搬抬抬的吵闹声——就好像,600多天前,我们搬进来时候的情景。
  2016年5月9日,来到顺德校区第607天。在我两年“运动员”的生涯即将结束之际,终于在我最钟爱的球场上拿到一块金牌。如果说学霸们的“泡馆”是图书馆的话,那我应该是综合馆吧。在这个只有七片场地还有一大面西向落地窗的羽毛球场,我有过许多一个人练球的下午,我带着我的队伍夺回了失落了一年的“新生杯”亚军,我还遇到了我想要珍惜很久的朋友们。这项运动,还有这一群朋友,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纯粹的快乐,也教会了我许多:比如坚持、乐观。
  2016年4月16日,来到顺德校区第584天。教班主任的十周年庆,我听到了许多前辈们的故事。回想起刚入学时毛遂自荐想当“学习委员”,却被师姐纠正到应该是“教班主任”;从一开始的懵懂不知,到今天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项班级的教务工作;我不后悔选择了教班主任这个职位。我深知,我的努力能够为大家带来方便;我感激,一路上有老师、伙伴们的帮助,有同学们的包容。“你说,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像师兄师姐那样回顺德参加座谈会?”“嗯,我应该会很想回来看看这支越来越壮大和团结的队伍。”
  2014年12月24日,来到顺德校区第105天。平安夜,作为医学生的我第一次亲手结束了第一只实验小动物的生命,有恐惧,有难过。一想到今后的学习中还可能需要结束许多实验动物的生命,我想,只有让自己在每一次的实验中都有所收获,每一步的操作都准确恰当,才能让它们的生命具有价值。
  2014年9月17日,来到顺德校区第7天。在大学里的第一个生日,按惯例地收到了爸爸妈妈的一封亲笔信。“希望你勿忘初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坦然面对最终的结果。”开始踏上漫长的医学之路,可以说是达成了我在高一时便怀揣的梦想;而顺德,则是我为梦想奋斗的起点。
  2014年9月10日,我来到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开始我的大学生活。  
  常常听师兄师姐说,好好珍惜在顺德的时光,回到本部之后你会十分怀念。然而,当我们身在时间之中,却感受不到时间之快——这样一眨眼,在顺德度过了600多个日夜。无论是否后悔没有好好珍惜,或者是每每把回学校当成“回村”般的与世隔绝,终于还是快到了我们与顺德说再见的时候了。米兰·昆德拉说过:“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然而,要向前走,总是得先告别。虽然离开了顺德,但是我们会带着学过的知识走下去,带着父母的期望和朋辈的友谊走下去,带着回忆走下去;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带着梦想,走下去。
  这样看来,告别便不是伤感的词,而是又一次崭新的出发。

 

 
那年我们,青春正好

□  第一临床医学院  吴燕妮

4-顺德.jpg

    2014年,那是我们入学的年份,那年的我们,青春正好。
  2016年,这是我们离开顺德的日子,看着曾经无数次吐槽的食堂,突然间觉得它的饭菜好像也挺好吃的样子;看着每天上课必待的春华秋实,突然间觉得这里好像不经意间留下了许多的回忆;看着此刻在电脑前的自己,突然间觉得……
上课说,绩点是它的最好验证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开始还能十分专心的听课,后来慢慢地开始不由自主的走神、打瞌睡,偶尔还会偷摸地在桌子底下刷票圈。直到期末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的考前复习,我才明白什么叫做“考前预习”的说法。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没日没夜地反复看着老师给的PPT,对着课本上画的密密麻麻的重点反复背诵。在进考场后打开考试网页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挂科”的风险,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对考试的恐惧与后怕。
  大一下学期,经历过一个学期的担惊受怕,绩点“摇摇欲坠”后,不再如同原来那么放肆。而是好好地做好预习,课上即使走了神,听不懂老师说的内容,课后也刷PPT,做习题,考前提前一个月安排复习计划。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虽然绩点不算高,但是至少不难看。
  再看看如今每周都几乎满课的自己,虽然时间很挤,每天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每天晚上在脑海里“放电影”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一天没白过,知识虽然不能全部记住,但是大致要点已经拿下。
班级说,见面不再是擦肩而过
  刚到学校的自己,脑海里各种少女梦,特别是青春文艺片里的那些姐妹团的场景。然而,现实是,200多号人一起聚在大教室里点名,辅导员安排事情,20分钟后各回各家。一瞬间感觉自己被文艺片给涮了,说好的姐妹团呢?
  随后的骨干竞选里,我当上了生活委员,加入了一个新的小集体里,大家开始为工作而联系,渐渐地,彼此之间多了玩笑,多了调侃。每周必做的查卫生,因为不停地刷存在感,大家之间也熟络了不少。每次检查到来不及做卫生的宿舍,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小妮大人,绕我们一命,下次保证光亮整洁!”“妮妮,要不要吃点零食呀”,还有一次一个宿舍门口贴着“学霸已死在屠猪倌,请手下留情[跪拜]”的纸张。
  我们从陌生人,变得不再擦肩而过。我想,日子,应该是最有利的优势吧,存在感刷多了,总会有的。
官微说,是我最不愿割舍之一
  官微,对我而言,是我唯一一个想要坚持做下去的东西。
  一年的时间里,写稿,改稿,编辑。甚至于我的舍友都在说,“妮妮,你不该是理科女,你一定是填错志愿了!”即使看起来如此枯燥的工作我依旧还是很喜欢,因为自己学的是医科,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一些专业、学术、刻板的内容,生活很枯燥,也很平常,而多了文字,可以写自己想写的随笔,可以拍自己认为漂亮的风景,可以通过“秀米”编出自己想要的“奇迹”…… 
  两年了,就这么在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收拾自己的时候就过去了。与其继续煽情过去,不如好好珍惜如今。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见闻】王晖迪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6月25日-30日,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在德国林岛召开,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何彦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晖迪受邀现场参会。同时,王晖迪被林岛学术委员会选中在大会上作口头汇报,站在国际学术平台向世界分享课题组相关研究,并获得与往届诺奖获得者及世界顶级科学家当面交流的机会。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渊源林岛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是发现、培养、凝聚世界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自1951年起,在德国林岛每年都举办一次,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

【更多】

【南医人】南方医院刘伊丽:年逾九旬仍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

编者按:我校南方医院刘伊丽教授牢记从医初心和使命,70年来满腔热情地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无怨无悔;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超声造影剂,惠及无数患者;甘为人梯,精心育才,推荐年轻有为的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刘伊丽教授90岁生日之际,特发此文,祝她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刘伊丽是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