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xcb@smu.edu.cn

联系电话:020-61648099

校报

您现在的位置:

2019年第八期(6月15日)第四版

时间:2019-06-24     点击:
新闻摘要:每一次翻开扉页都是一场久别的重逢推荐一本枕边的书更像介绍远方而来的老友图书馆/提供分享我的枕边书 天长路远魂飞苦——《文化苦旅》读后感□ 2018级医学影像学 王雯  时间无言,沉淀在文字里凝结成无价之宝;古迹不语,存活在书卷里得以永生。《文化苦旅》像是在讲一个关于文化的故事,将一段走不完的旅程,一场走不出的梦境,与时光一角娓娓诉说。 入梦  梦里的...

 

 

 

每一次翻开扉页
都是一场久别的重逢
推荐一本枕边的书
更像介绍远方而来的老友

图书馆/提供

 


分享我的枕边书

 

 

 


天长路远魂飞苦


——《文化苦旅》读后感


□  2018级医学影像学  王雯


  时间无言,沉淀在文字里凝结成无价之宝;古迹不语,存活在书卷里得以永生。《文化苦旅》像是在讲一个关于文化的故事,将一段走不完的旅程,一场走不出的梦境,与时光一角娓娓诉说。
   入梦
  梦里的故乡,是作者开始旅程的地方。
  乡村的颜色很漂亮,有牌坊的青石、白石,还有寺庙的泥墙、黄墙。最美的一刻,是大地沉睡之时熹微的晨光悄悄探出头来,明亮了青黛色的远山,生机盎然。于是,寺庙的钟声伴着琅琅书声开始在山野里回响,声声入耳。
  乡村的气味很香,带着泥土的芬芳。门外,田垄里的鲜花攀比颜色;门里,乡下女子笑意盈盈,为远方归来的信客添上一碗飘香的饭菜,闲话家常。
  乡村是文化最质朴、最原始的形态,是灵魂最纯净的地方。作者说,他自己就是从解冻的乡村走出,从这里走向远方。
  寻梦
  历史的青炉里,那一簇烈火熊熊燃烧、生生不息,燃着的是时间与生命不曾停息的更迭。风终将带走燃尽的尘埃。高尚的灵魂,就沿着历史的风烟一路探寻,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追根溯源。
  秦汉是大气磅礴的。一如屹立千年的都江堰,把咆哮的江水折服成一种壮丽的驯顺。拜水都江堰,秦皇汉武的治世雄风犹在,民族血液中强劲雄浑的力量将永生不灭。
  唐人风范是温厚旷达的。阳关不化的积雪深入天际,再饮一杯酒,朋友就此作别。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唐人的目光依旧豪迈自信。到了历史的下游,血泪洗不去一言难尽的苦难。桩桩文字狱,害了人命,更萘毒了文化。鲜血将一个民族越束越紧,避暑山庄难掩末代王朝的脆弱。风雨天一阁,竟被一把战火化为残灰。
  还有那样一抹令人痛心的景色。十九世纪,莫高窟外,满载敦煌文化的外国车队渐行渐远。今天,道士塔前游人如潮,却从未有人对他投去过尊敬的目光。正是这个道士将刀深深刺进了中国文化的胸口,鲜血汩汨流出,是文化瑰宝和民族自信在流失。
  或许这就是苦旅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当历史被掀开一角,当民族和文化被唤醒,我们应该意识到曾经失去了什么,现在该寻找什么。
   漂泊
  走远了,何不走向更远的远方。走、寻,不为何处是终点,只为心中已划下的那条线。
  站在世界的视角上看中国文明,油然而生一种震撼和敬佩之感。从中国文化手中牵出的线,很长很远,细密地绾接着无数海外游子的心。文化是一种凝聚力,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延续,这个民族就还有无穷的生命力。作者笔下的世界之旅,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新加坡的日本人坟地的那份安静。军人、妓女,还有一个文人,无数生命在冷清的墓园里排列得那么紧密。这些生命给世间带来的鲜血与呐喊、欢笑与故事都随骨灰一起长埋于地下。历史可能会被忘记,却不容被篡改。土地会铭记所有的往事,承载它亲眼目睹过的文化。就像这片安静的墓地,沉睡着一场残酷的战争。“我本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苍老。”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文化亦是伟大的,因为有繁荣,有毁灭,有时光留下的废墟。然而,中华文化如今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文化复原和文化抗拒力量这么强大,还有多少人能像余秋雨先生这样,在文明的废墟上虔诚地缅怀凭吊?“春去春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只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文化苦旅,苦在历史的重压和逝去。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在寻回文化的道路上长途跋涉,一路苦旅,一路追寻。把文明的深刻与悲欢都装帧于流过的风景画卷之中。文明犹在,废墟犹在,这就是民族千年的文化之梦。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完美人设,不如真我


□  2017级医学英语 包舒杨


  广东人都讲“普通发”?
  北方人个个人高马大?
  北大清华全是学霸?
  医学生没有头发?
  第二次读完《人设》,正逢学校图书馆举办“分享枕边书”活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为这本书写下些什么,从而打破我的人设。
  这本书有股魔力,它让人在看清世界的纷繁复杂后,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它像一束光,照向社会的阴暗角落;又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最真实的你。
  什么是人设?
  在书的前言中,作者李尚龙写道:“让人看到的外在生活,叫人设;不被人了解的内在生活,叫人生。”人设是给别人看的面具,它掩盖了真实的自己。人一旦确定了人设,也就限制了人生。
  每个人都有人设。专业、职业、学校、城市……这些都是我们人设的一部分。比如,我们报考大学的一个专业,是否意味着未来一定要从事与这个专业相对应的工作?我们选择一份工作,是否决定今后只能在这一个领域内发展?又比如,如果一位写励志故事的作家开始写小说,是否证明他的人设崩塌了?
  “人设是社会需要你呈现的一种状态,所以它并不是自己。”人和人设不一样。我们是人,不应该把自己活成了人设。作者用故事告诉我们:完美人设,不如真我。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让人设设定了未来。  
  《人设》是一本关于影视娱乐圈的小说,讲述了三个演员人设崩塌的故事。故事里,有误入娱乐圈的素人,有当红演员,有经纪人、制片人、导演、编剧、老师、粉丝……如书中所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这本书分为四章:“谁是我”,“我是谁”,“我是人”,“我是每个人”。
   谁是我?什么该是我的人设?三位主角人设建立:误入娱乐圈,因外表幽默而被包装成“喜剧人”的尚鑫;用身体换身份,人设为“单纯少女”的白雯;秀妻狂魔,维持着 “好男人”人设的王子齐。“他们获得了人设,但没了人生”。
  我是谁?没了人设之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人设崩塌:喜剧人患重度抑郁症,自杀;单纯姑娘四处滥情;好男人出轨。“哪有人设崩塌,不过是原形毕露罢了。”
  我是人。我是个人,不是人设。白雯和王子齐做回了真实的自己,追求真爱,即使舆论攻击不停。“一个人人设虽然崩了,却换来了更大的世界”。
  我是每个人。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尚鑫身上,我看到了虽然父母不和睦,但仍期待爱情的自己;从白雯身上,我看到了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生活的自己;从“我是小星星”身上,我看到了相信美好并且热爱追星的自己。
  在我看来,这本书给人的画面感很强,读完之后,我仿佛看了一场电影。如果说前三章是正片,那第四章就是彩蛋。第四章是一场采访,作者巧妙地让读者入戏为纪录片导演,与角色对话,和他们聊人设、谈人生。其中,有人提醒我,我曾梦想过当演员;有人让我相信,人真的可以文武双全;有人澄清,不是所有导演都会潜规则;有人告诫老师们,做老师不能贪图稳定,一份PPT讲一辈子。
  广东人说话也可以字正腔圆,北方姑娘同样会小鸟依人,北大清华的学渣也不一定不优秀,医学生的秀发随白大褂飘扬!
  李尚龙的《人设》打破了我“书只看一遍”的人设,也打破了我“不写读后感”的人设。原来,我的世界可以这么大呀!
  你的人设呢?也该崩了吧!

 

 

 


共赴兵戈铁马


□  2017级医学信息工程  杨鸿辉


  推荐《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这本书,非一时兴起,想法由来已久。恰逢时机,借以抒发心中感慨。三个通宵拜读完《黑色裂变》,我对这本书赞叹道:是一部的恢弘壮阔的权谋史诗。
  是在书单狗公众号推送上知道的这本书,评分很高,正逢书荒,学校图书馆又刚好有馆藏,便借来感受一番。拿到手是沉甸甸的分量(三四本蓝色生死恋的厚度),本是没有底气读完的,却在翻开书面仅仅一个钟头后,兴趣便化为了决心。《黑色裂变》75万字,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厉、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历史之客观真实,常书不能及。《黑色裂变》贴合历史,作为一部文学长篇小说,却极少出现逾越事实、跳脱历史的故事情节。商鞅变法耳熟能详,其改革的暴力和血腥却鲜为人知。强权政治下的变法,君主集权下的变法,由上往下的变法,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注定只能以流血推行之。为立决心,伏尸三千,其中不乏名门望族。保守派不除,变法处处受阻。旧贵族之所以贵族,多因有功,今欲除之而避免人心惶惶,其间勾心斗角阳谋阴略令人沉迷。
  知识量之巨大,令人赞叹。春秋战国历史、各国起源、民风民俗、地形地貌,甚至五行八卦。大至国家危亡之状况,浩然大气;小至领兵统将之神态,栩栩如生。正因涵盖范围广,越是读起来越有平常小说不能及的快感。
  君主之气宇胸襟,震古铄今。非雄心壮志者无法得天下,这是现实的必然,然而在《大秦帝国》中,豪情壮志远不足矣,非有大才之谋略、虚怀若谷之胸襟,江山亦不得。从秦献公手里接过这个偌大的烂摊子,秦孝公便开始殚精竭虑的强秦之路,放下身段,深刻自省,为秦国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为立强秦之志,断指血书立下承诺,昭告百姓。秦孝公的兄长力扶改革、推行变法,为变法一大助力,却被卫鞅实行劓刑,秦孝公为保证变法胜利,忍之。太子犯法,流放荒地二十载,亲子思而不得,何不痛彻心扉?为了变法,忍之。此种种,天下国君何人能做到?其中气概,每每折服于我。
  感情之真挚浓烈,孟姜女羡矣。商鞅在入世秦国前,与白雪一见倾心,白雪为支持商鞅实现变法梦,在背后默默付出,为巩固商鞅在秦国的地盘,甚至劝说商鞅与公主结合,继续变法梦,而自己则默默隐居在深山老林,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在秦孝公去世后,已经退位的商鞅,眼看着变法岌岌可危,心焦如焚,明知道商鞅复位会是个不归路的白雪,毅然决然劝说商鞅出山,在商鞅刑场台上,一杯毒酒,陪着商鞅离世。真应了那句: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情感之真挚,令人潸然泪下。
  许多看过此书的同胞对这本书有过分神化秦人的评价。我倒是认为《大秦帝国》作为一部以强秦之路为核心的长篇小说,并非历史纪实,其必然会对主人公(即秦孝公一派)进行一定程度神化,同时插入对敌对势力(即老世族、敌对国)施以嘲讽。若以历史纪实论之,确实难以入目;但若以小说待之,其间快感,还需你细细去品味。
   这是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在为强秦奋斗的路上,亲情,友情,爱情穿针引线,让战争看起来不再那么冷血。亲情之真,友情之贵,爱情之纯,必令我等读者因不平而愤慨,为亲情而流动,被爱情而感动。
   你,准备好进入战国的兵戈铁马,与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一同历经一个国家的雄起与称霸吗?

 

 

 


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  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张璐钰

   摘要:百年不变的课外读物推荐书单里面的必读图书,乐观开朗的老渔夫桑地亚哥,一望无际的蓝色海面,小男孩马诺林,那条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激烈搏斗,这些是初读时,《老人与海》给我留下的全部。隔好多年再次翻开这本书,比起大家都歌颂的英雄主义,更让我感叹的,是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正文:
   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永远不会被打败。
——海明威

  很不容易有机会再拿起《老人与海》,为了不向自己的英语水平屈服,这一次,看的是英文原版。
  我问过很多朋友,读完这本书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朋友们都说只记得老人一个人面对了很多很多鲨鱼,最后的最后,鱼没有了……那个看起来一无所获的结局。甚至大家都不太记得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名字,只记得那个执拗又有点可爱的老头。
  而老人一生的故事,就是他看起来平淡普通的谋生手段——捕鱼。
  他结过婚,但妻子已经不在他身边。
  他渴望陪伴,但唯一愿意和他一起出海的小男孩马诺林,最后还是没能和他同行。
  如果这些还不够糟糕,那他的坏运气真的是无人能及,84天出海的一无所获,到第85天好不容易捕到鱼,却只能拖着鱼骨架上岸。
  尽管,为此,他差点没命。
  尽管,在这之前他还兴奋的以为,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一定会为此脸红。
  没有人能证明海上发生的一切,证明存在过如此巨大而美丽的马林证明曾经发生过那些坚固卓绝的搏斗。
  桑地亚哥也已经老了,很可能这么大的马林鱼,以后也捕不到了。
  谁知道呢?第二天起床,桑地亚哥还是充满斗志和信心。
  一辈子做着同一件事,付出了全部,明明被所有人瞧不起,明明孤单得要死,可是桑地亚哥还是那么乐观开朗,这样的人,每一天都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见识更好的自己。
  人生中难免有这样的时刻,没有人见证你的努力和付出,没有人愿意听你的过去种种。你无可奈何,甚至有些迷茫,不知所措。但是,真正能够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周遭环境。
  因为一丝共鸣,我和桑地亚哥的心连在一起。
  每个深夜我陪着他浪迹在大海上,看着他与鲨鱼殊死搏斗却无能为力。直到渔船靠岸,英雄沉睡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我们都是桑地亚哥。
  老人知道自己要驶向远方,所以把陆地的气息抛在后方,划进清晨的海洋的清新气息中。我知道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所以把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抛在远处,转身投入医学的广袤而丰富的知识海洋里。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在疾病面前,差之毫厘,可能就谬以千里。这样的赌,任何一个医生,都输不起。
  桑地亚哥是个英雄。
  其实我希望这样的人可以少一点。如果有,请给他们多一点好运气;如果可以,希望他们都有人陪。
   其实我又希望这样的人可以多一些。如果生,就极尽所能去见识这个世界;如果活着,就拼尽全力去见识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

南医人

更多>>

【见闻】王晖迪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6月25日-30日,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在德国林岛召开,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何彦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晖迪受邀现场参会。同时,王晖迪被林岛学术委员会选中在大会上作口头汇报,站在国际学术平台向世界分享课题组相关研究,并获得与往届诺奖获得者及世界顶级科学家当面交流的机会。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渊源林岛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是发现、培养、凝聚世界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自1951年起,在德国林岛每年都举办一次,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

【更多】

【南医人】南方医院刘伊丽:年逾九旬仍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

编者按:我校南方医院刘伊丽教授牢记从医初心和使命,70年来满腔热情地奋战在临床救治最前线,无怨无悔;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超声造影剂,惠及无数患者;甘为人梯,精心育才,推荐年轻有为的骨干担任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刘伊丽教授90岁生日之际,特发此文,祝她生日快乐,永远年轻!刘伊丽是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更多】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