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2.12
【人民日报】多地上线新冠咨询网络门诊,缓解发热门诊压力
“新十条发布后,我们立即上线了新冠咨询网络门诊,从昨晚七点上线至今天中午12点,已经有50余名患者进行了网络问诊。”12月8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广州本轮疫情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居多,大多数可以居家隔离,医院希望通过网络问诊实现医疗资源的扩容,降低市民到线下聚集被感染的风险。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北京、广州、成都等多地已开展新冠咨询网络问诊,南方医科大学...
30
2022.11
【中国中医药报】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发展是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笔者认为,对中医药事业而言,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发展是机。传承是创新的基石,创新要植根于传承,发展要依托于创新。传承是根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成果的源头活水,中医药学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华,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必须强根固本,夯实中医药文化基础,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30
2022.11
【健康报】期待“没有乙肝的未来”
“一旦被确诊,孩子一生都要承受疾病和精神的双重负担,不让一个孩子感染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项目开展7年多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医务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也看到了政府的决心,相信没有乙肝的未来终将到来。”小贝壳项目负责人、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如是说。不久前落幕的第73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上,小贝壳研究团队展示了一项研究成果。该团队开展的一项大样本、多中心、...
30
2022.11
【南方日报】华南地区首例!南医三院成功救治“消失骨病”患者
近日,23岁的大学生小胡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称南医三院)确诊为极为罕见的脊柱大块骨溶解症(Goharm-Stout Syndrome),这种罕见病也被业内形象地称为“鬼怪骨病、幽灵骨病、消失骨病”,侵犯脊柱的病例报道全球近70年来约有60例。南医三院脊柱一科团队精准诊断并成功完成了脊柱矫形手术。目前,小胡外观畸形得到很好纠正、状态很好,计划出院后继续考研。据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这是华南地区首例脊柱大块骨...
29
2022.11
【广州日报】准确理解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深刻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要经验之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
29
2022.11
【南方+】方舱抗疫日记:我们的愿望是病人早日康复回家
南医三院支援方舱医疗队 周文静11月20日,听闻三区二队的志愿者手机坏了,不能跟家人联系。我们都认识这位志愿者,想帮助他,几经波折,最后请他的朋友把手机带到指定地点,终于在11月23日凌晨,我把手机送到了他的手上。看到志愿者开心的表情,我心里也满满的。一区的患者有一天问我要梳子,我身上没有,我回复了她,尽快为她带。回酒店后,我在工作组的小群里召集大家带一些酒店的一次性用品进舱,有患者需要时可以提供,隔...
29
2022.11
【人民日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在硬气模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工作虽然累和苦,但只要想到我们是与新冠赛跑,不由得加快速度。”按照省卫健委统一安排,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派出检验医学科3位专家支援广州市琶洲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工作,经过短暂的培训,首日上岗他们便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工作13小时。梁海燕(左)、郭维龙(中)、蔡海丽(右)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合影南医五院郭维龙、梁海燕、蔡海丽3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抗疫“老将”。梁海燕介绍,上岗前大家认真学习人员管理...
28
2022.11
【广州日报】战方舱:珠江医院医疗队已送1600余人出舱
“感谢你们!再见!再见!”11月27日,琶洲方舱医院二期D18舱200余人,带着对医护人员的感谢与出舱的喜悦,有序排队坐上大巴。截至11月26日20时,珠江医院接管的琶洲方舱医院二期D18舱累计收治3889人,累计出院1682人,累计43%出舱。出舱人员中,最小1岁,最大85岁。据了解,自11月10日以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先后派出四批共270人组成的医疗队,单独接管了2000多张床位的琶洲方舱医院二期D18舱。11月17日,首批17名患者出舱...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 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 33号
版权所有 © 南方医科大学 粤ICP备05084331号